纸飞机上的梦想_精选章节

戳我看全本

更新时间:2025-07-07 10:25:10

零星坐在教室最后一排,手指灵活地折着一张白纸。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课桌上,为那张正在成形的纸飞机镀上一层金边。他的同桌林婉儿偷偷瞄了一眼,又迅速低下头假装记笔记。她知道零星又在做他的"飞行实验",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了。

"同学们,把课本翻到第56页。"李老师的声音从讲台传来,零星条件反射地把纸飞机塞进抽屉,却因为动作太大碰到了铅笔盒。金属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刺耳。

"零星!"李老师推了推眼镜,"请你回答这个问题。"

零星站起来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。他知道自己刚才完全没听课,但幸运的是林婉儿悄悄把课本往他这边推了推,手指点在一个关键句上。

下课后,陈欣蕊抱着作业本走过来,马尾辫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。"零星,李老师让你去办公室。"她说完,又补充道:"你上周的物理作业又没交。"

办公室里,李老师正在批改作业。黄老师坐在对面,手里拿着一个造型奇特的纸飞机模型。"李老师,你看这个设计,机翼的角度很特别。"黄老师抬头看见零星,笑着招手:"来得正好,这是你的作品吧?我在操场捡到的。"

零星点点头,手心开始冒汗。他以为又要挨批评了,却听见黄老师说:"这个空气动力学设计很有想法,下周市里有航模比赛,你要不要报名?"

林婉儿在图书馆找到零星时,他正埋头在一堆航空工程书籍里。"你真的要参加那个比赛?"她在他对面坐下,声音压得很低。

"嗯。"零星头也不抬,"黄老师说可以借我实验室。"

"可是..."林婉儿咬了咬嘴唇,"你期中考试已经三门不及格了。"

零星终于抬起头,眼睛里闪烁着林婉儿从未见过的光芒:"你知道吗?我查过了,这个设计如果成功,可能会打破市里的飞行距离记录。"

比赛前一周,零星几乎泡在实验室。李老师虽然对他逃课的行为很不满,但在黄老师的劝说下,勉强同意给他特批假条。陈欣蕊作为班长,每天负责把作业送到实验室,再带回零星潦草的答案。

"你这样下去会留级的。"有一天陈欣蕊忍不住说。

零星调试着机翼,头也不抬:"我知道。"

决赛当天,零星带着他的"梦想号"站在操场中央。林婉儿和陈欣蕊站在观众席第一排,李老师和黄老师坐在评委席。当裁判挥下旗子,零星深吸一口气,用力掷出纸飞机。

银白色的飞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它飞过操场,越过围墙,最终消失在远处的树丛中。测量员跑回来时,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:"破纪录了!比原纪录远了二十多米!"

领奖台上,零星捧着奖杯,目光却落在观众席上。林婉儿跳起来向他挥手,陈欣蕊难得地露出笑容,李老师也在鼓掌。黄老师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:"考虑过航空工程专业吗?"

那天晚上,零星坐在天台上,折着一架新的纸飞机。林婉儿爬上来,递给他一叠笔记:"我给你整理了这学期落下的重点。"

零星接过笔记,突然问:"你觉得人真的能飞吗?"

林婉儿愣了一下,然后笑了:"你不是已经飞过了吗?"

纸飞机从他们之间划过,载着两个年轻人的梦想,消失在星光点点的夜空里。

中。

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,零星破天荒地准时出现在了教室里。他安静地坐在座位上,手里不再是折纸飞机,而是一本翻开的物理课本。林婉儿偷偷瞥了他一眼,嘴角微微上扬。

"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?"陈欣蕊抱着作业本路过,忍不住调侃了一句。

零星没抬头,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:"再不学,真要留级了。"

李老师走进教室时,目光在零星身上停留了几秒,随后若无其事地开始讲课。下课后,他叫住了零星:"黄老师跟我说了你的比赛成绩,不错。"

零星愣了一下,没想到一向严厉的李老师会主动提起这件事。他点点头:"谢谢老师。"

"但比赛归比赛,学习不能落下。"李老师推了推眼镜,"下周的月考,我希望看到你的进步。"

零星抿了抿嘴,没说话。他知道自己欠下的功课太多,光是补上就已经够呛,更别说考出好成绩。

放学后,林婉儿主动留了下来。她翻开笔记本,指着密密麻麻的公式和重点:"我从今天开始给你补课,每天一小时,不准偷懒。"

零星看着她认真的样子,忍不住笑了:"你什么时候这么关心我了?"

林婉儿耳尖微红,低头假装整理笔记:"我只是不想看你被留级,太丢人了。"

接下来的日子,零星白天上课,晚上和林婉儿一起泡在图书馆。陈欣蕊偶尔也会加入,她理科成绩好,能帮零星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题。黄老师知道后,特意借给他几本航空工程的入门书籍,让他课余时间可以继续研究飞行器。

月考那天,零星坐在考场里,手心微微出汗。他翻开试卷,发现大部分题目竟然都似曾相识——林婉儿押对了重点。

成绩公布那天,零星站在榜单前,目光扫过自己的名字。数学72分,物理68分,虽然不算高,但比起之前的不及格,已经是巨大的进步。

"恭喜。"林婉儿站在他身后,声音里带着笑意。

零星转身看她,突然觉得阳光格外明亮。他张了张嘴,想说点什么,却被陈欣蕊的喊声打断:"零星!黄老师找你!"

黄老师办公室里,桌上摊开着一份文件。他推了推眼镜,笑着说:"市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下个月开始,我帮你报了名。"

零星瞪大眼睛:"可我……"

"你不是一直想造一架能真正飞起来的飞机吗?"黄老师指了指文件,"这次比赛有专业导师指导,获奖者还能获得大学特招资格。"

零星的心跳加快了。他接过文件,手指微微发颤。

走出办公室,他看到林婉儿靠在走廊的窗边等他。风吹起她的发梢,阳光在她身后铺开一片温暖的光晕。零星走过去,把文件递给她看:"我要参加这个。"

林婉儿低头扫了一眼,抬头时眼睛亮亮的:"我就知道你不会停下。"

零星看着她,突然觉得,或许梦想和现实,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。

那天晚上,他又折了一架纸飞机。但这一次,他没有随手放飞,而是小心翼翼地收进了抽屉。

他知道,真正的飞行,才刚刚开始。

科技创新大赛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在零星的生活里激起层层涟漪。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学校的实验室,黄老师为他申请了特别使用权限。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,透过窗户能看到零星伏案工作的剪影。

林婉儿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门口,手里提着两份便当。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,一边写作业一边等待零星完成当天的实验。有时候陈欣蕊也会来,带着她整理的比赛资料和注意事项。

"机翼的弧度还要再调整。"零星皱着眉头,手指轻轻抚过模型表面细小的凹痕。他的眼下已经浮现出淡淡的青色,校服袖口沾满了胶水和铅笔灰。

林婉儿放下笔,走到他身边:"要不要休息一下?你已经盯着这个模型看了三个小时了。"

零星摇摇头,突然转向她:"你说,如果在这里加一个可调节的尾翼..."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发颤,手指在空中比划着。

林婉儿看着他发亮的眼睛,突然伸手按住了他的肩膀:"零星,你该睡了。明天再继续。"

第二天清晨,李老师在巡视早自习时,发现零星已经坐在教室里,面前摊开着物理课本。更让他惊讶的是,零星主动举手回答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。

"回答得很好。"李老师难得地露出赞许的神色,"看来某些同学终于开窍了。"

课间操时间,黄老师把零星叫到了办公室。桌上放着一个包裹严实的纸箱。

"打开看看。"黄老师笑着说。

零星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,里面是一套精密的航模工具,还有一本英文原版的《轻型飞行器设计原理》。他的手指轻轻抚过书脊,喉咙突然有些发紧。

"这是..."

"学校特批的经费。"黄老师拍拍他的肩膀,"校长看了你的比赛视频,很欣赏你的创意。"

比赛前的最后一周,零星几乎住在了实验室。林婉儿每天都会带来热腾腾的饭菜,陈欣蕊负责帮他整理参赛文档。就连一向严厉的李老师,也破例允许他请假专心准备比赛。

决赛当天,会场挤满了来自各个学校的参赛者和评委。零星站在展示台前,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他的"追风者"号安静地躺在展台上,银白色的机身反射着顶灯的光芒。

"请开始你的展示。"评委说道。

零星深吸一口气,开始讲解他的设计理念。起初他的声音有些发抖,但随着讲解深入,他的语调越来越流畅,眼睛里的光芒也越来越亮。当他演示飞机模型在测试风洞中的稳定表现时,评委席传来小声的赞叹。

展示结束后,零星在休息区遇到了林婉儿和陈欣蕊。林婉儿递给他一瓶水,轻声问:"感觉怎么样?"

零星接过水瓶,突然笑了:"就像第一次放飞纸飞机那样。"

颁奖典礼上,当主持人宣布零星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时,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。黄老师在台下用力鼓掌,李老师也难得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领完奖后,主办方代表找到零星:"我们航空学院的教授对你的设计很感兴趣,想邀请你参加暑期的科研夏令营。"

回学校的路上,零星和林婉儿并肩走在夕阳下。微风拂过,带来初夏特有的草木清香。

"你打算去那个夏令营吗?"林婉儿问。

零星点点头,从书包里掏出一架纸飞机,轻轻一掷。飞机在夕阳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最后轻轻落在前方的草地上。

"不过在那之前,"他转头看向林婉儿,"我得先把期末考试考好。"

林婉儿笑了,阳光在她的睫毛上跳跃:"需要补习的话,随时找我。"

零星看着她被夕阳染红的脸颊,突然觉得,或许梦想从来都不是孤独的旅程。有人愿意陪你熬夜,有人为你准备便当,有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——这些温暖的碎片,最终都会变成翅膀下的风,托着你飞向更远的地方。

暑假开始的第一天,零星站在航空学院宏伟的实验楼前,仰头望着玻璃幕墙上反射的蓝天白云。夏令营的欢迎仪式上,他见到了那位对他设计感兴趣的周教授——一个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,眼镜后面藏着一双锐利的眼睛。

"你的尾翼设计很有想法,"周教授翻看着零星的参赛资料,"但材料选择太保守了。"他递给零星一块轻得不可思议的复合材料,"试试这个。"

夏令营的日子比想象中更加忙碌。白天是密集的理论课程,晚上要在实验室调试模型。有时候凌晨回到宿舍,零星会收到林婉儿的短信:"今天又熬夜?记得吃晚饭。"配图是她做的便当,特意留了一份放在冰箱里。

七月中旬,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。实验楼外风雨交加,树枝拍打着窗户发出骇人的声响。零星和其他学员被要求待在宿舍,不得外出。

手机屏幕亮起,是林婉儿的视频通话请求。画面里她坐在自家飘窗上,窗外是同样肆虐的暴雨。

"你那边还好吗?"她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。

零星把手机转向窗外摇晃的树影:"暂时安全。不过我的模型还放在实验室..."

话音未落,一道闪电劈下,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声。视频画面剧烈晃动,林婉儿惊叫一声,随后信号中断了。

零星盯着黑下去的屏幕,心跳如鼓。他试着回拨,却只听到忙音。风雨声中,宿舍楼突然陷入黑暗——停电了。

黑暗中,零星攥紧手机,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,有些东西比梦想更重要。

台风过后的清晨,阳光出奇地明媚。零星踩着积水冲向实验楼,却在拐角处撞上了一个熟悉的身影。林婉儿抱着一个防水袋站在那里,发梢还在滴水。

"你...怎么来了?"零星愣在原地。

林婉儿把防水袋塞给他:"就知道你会担心模型。"她指了指实验楼,"我刚从周教授那儿过来,你的'追风者'完好无损。"

零星打开袋子,里面除了模型,还有一沓整整齐齐的笔记——是林婉儿整理的夏令营课程重点,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。

夏令营的最后一周,学员们要完成一个团队项目。零星被分到了材料改良组,任务是开发更轻更强的机翼材料。连续三天的失败后,他盯着电脑屏幕上一组异常的数据发呆。

"要不要试试这个?"同组的女生递给他一份资料,"这是我爸爸研究所最新开发的纳米材料数据。"

零星接过资料,突然眼前一亮:"这个分子结构...如果调整一下排列方式..."

他们连夜修改方案,终于在截止日前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品。最终答辩会上,周教授看着他们的新型材料测试报告,难得地露出了笑容:"这才像话。"

结营仪式上,零星获得了"最具潜力学员"的称号。周教授私下告诉他:"明年有个国际青少年航空竞赛,我推荐你去。"

回家的公交车上,零星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,手机里是林婉儿发来的消息:"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,什么时候到家?"

他回复了一个笑脸,突然发现窗外飘过一个熟悉的影子——一架纸飞机,正乘着夏末的风,悠然划过蓝天。零星想起那天台风夜里自己的顿悟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

梦想很重要,但更珍贵的是那些让梦想生根发芽的人和事。就像纸飞机需要风的托举,他也需要那些温暖的陪伴与支持。而现在的他,终于学会了在追逐梦想的同时,珍惜身边的每一缕清风。

新学期开学那天,零星站在校门口,望着熟悉的校园,心里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。暑假的经历像一场梦,但背包里周教授送的航空工程专业书籍提醒着他,一切都是真实的。

"发什么呆呢?"林婉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她剪短了头发,阳光下显得格外清爽。零星转身,发现她手里拿着两杯豆浆,"喏,给你带的。"

操场上,陈欣蕊正组织新生入学仪式。看到他们,远远地挥了挥手。李老师依旧板着脸在检查仪容仪表,但在看到零星时,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。

"听说你要参加国际比赛?"林婉儿边走边问,声音很轻。

零星有些惊讶:"你怎么知道?我还没跟任何人说过。"

林婉儿狡黠地眨眨眼:"周教授给我爸爸打过电话,说要借用实验室设备。我爸爸是市研究院的材料学专家,记得吗?"

第一节课是物理。李老师走上讲台,没有立即开始讲课,而是打开了一段视频。画面上,一架银白色的模型飞机在风洞中稳定飞行。

"这是上学期我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的获奖作品,"李老师推了推眼镜,"设计者就在我们班里。"

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转向零星。他低下头,耳根发烫。这时,他感觉有人轻轻握了握他的手——是林婉儿。

下课后,黄老师兴冲冲地跑进教室:"零星!好消息!校长特批了一间工作室给你,就在实验楼三楼!"

工作室虽然不大,但设备齐全。最让零星惊喜的是,窗边放着一台崭新的3D打印机,旁边贴着便签:"预祝国际比赛取得好成绩——黄老师&李老师"。

放学后,林婉儿留下来帮零星整理工作室。夕阳透过窗户,在墙上投下两人忙碌的影子。

"国际比赛在明年三月,"零星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,"时间有点紧。"

林婉儿递给他一个笔记本:"我做了时间规划表。每天放学后三小时,周末六小时,这样既能准备比赛,又不耽误学习。"

零星翻开笔记本,里面不仅有时间表,还有各科学习重点、比赛注意事项,甚至包括饮食建议。他抬头看向林婉儿,发现她正专注地擦拭着工作台,侧脸在夕阳下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。

"谢谢你。"他突然说。

林婉儿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,没有回头:"谢什么,我们是朋友啊。"

朋友。零星在心里默念这个词,突然意识到,从最初教室后排的纸飞机,到现在的工作室,林婉儿一直都在。就像空气之于飞行,看似无形,却不可或缺。

晚上回到家,零星收到周教授发来的邮件,里面是国际比赛的详细要求和往届优秀作品分析。附件里还有一份材料清单,最后写着:"林教授已经同意提供新型复合材料,下周到货。"

窗外,夜色渐深。零星折了一架纸飞机,却没有放飞,而是把它放在了书桌最显眼的位置。这架飞机和以前的不同,机翼上用工整的字迹写着两个小小的字母:LW。

明天开始,他要同时为两个目标努力:国际比赛,和保持年级前五十的成绩——这是林婉儿制定的"最低要求"。想到她认真的表情,零星忍不住笑了。

梦想依然在远方,但此刻的他,已经学会了在追逐的同时,珍惜身边每一个平凡却温暖的瞬间。就像纸飞机需要恰当的折法和力道才能飞得远,人生也需要平衡与取舍。而他很庆幸,在这段航程中,有人愿意与他同行。

国际比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,零星的工作室里渐渐堆满了各种模型和材料。墙上的日历被红笔圈出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旁边贴着林婉儿写的鼓励便签。有时候陈欣蕊会带着复习资料过来,一边帮他们整理一边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。

十二月的第一个周末,工作室里来了位意外的访客。林教授穿着便装,手里拿着一个金属箱。"婉儿说你们遇到了材料强度问题?"他打开箱子,里面整齐排列着几种银灰色的新型材料样品。

零星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片,惊讶于它不可思议的轻量化。"这是..."

"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,"林教授笑了笑,"我听说你们要改良机翼结构?"

三人埋头工作到深夜。当最后一个测试数据达标时,工作室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。林教授看了看手表:"我得回去了,婉儿妈妈该担心了。"临走前,他拍了拍零星的肩膀:"周教授说得没错,你确实很有天赋。"

圣诞节前,学校举办了科技节。零星的工作室对外开放,吸引了不少同学参观。李老师带着高一新生来学习时,指着墙上的设计图说:"这就是专注的力量。"

寒假开始那天,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。零星和林婉儿站在工作室窗前,看着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。

"比赛准备得怎么样了?"林婉儿哈出一口白气。

零星望着窗外:"基本完成了,就是起落架还需要调整。"他顿了顿,"对了,你申请麻省理工的事..."

林婉儿转过头,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:"你怎么知道?"

"陈欣蕊说的。"零星低头摆弄手中的模型,"听说录取率很低。"

"是啊。"林婉儿轻声说,"但如果能去,就能学到最先进的航空工程技术。"

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,只有暖气片发出轻微的响声。零星突然想起什么,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:"给你的圣诞礼物。"

盒子里是一架小巧的银白色飞机模型,机翼下方刻着"To LW"的字样。林婉儿小心地捧起它,在灯光下转动着欣赏:"真漂亮。"

"用的是改良后的材料,强度提升30%,重量减轻15%。"零星的声音有些紧张,"我想说...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。"

林婉儿把模型放回盒子,突然上前一步抱住了他。这个拥抱很轻,转瞬即逝,却让零星愣在了原地。

"我也会想你的。"她说完,快步走向门口,"春节后见!"

门关上的声音惊醒了零星。他走到窗前,看到林婉儿的身影在雪中渐渐远去,最后变成一个小红点消失在校门口。

窗台上,一架纸飞机静静地躺在那里。零星打开它,里面是林婉儿清秀的字迹:"无论飞得多远,记得回家的路。"

他小心地把纸条折好放进口袋,转身看向工作台上即将完成的参赛作品。三个月后,这架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飞行器将飞向国际舞台。而更远的未来,或许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去探索。

雪花依旧无声地落下,覆盖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。在这个安静的冬日,零星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,有些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,有些飞翔终将指向同一个方向。就像纸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那道弧线,看似远去,实则始终相连。

春节过后,校园里的梅花开了。零星提前一周回到工作室,发现窗台上放着一个保温杯,下面压着张纸条:"咖啡别喝太多,对胃不好。——LW"

他拧开杯盖,热气混合着红枣的甜香扑面而来。捧着温暖的杯子,零星望向窗外。操场上有几个提前返校的学生在打篮球,欢笑声隐约传来。他突然很想见到林婉儿。

开学第一天,林婉儿剪了更短的头发,走进教室时引来一阵小声的惊叹。她径直走到零星旁边的座位,放下一叠打印纸:"麻省理工的申请材料,帮我看看英文部分?"

课间操时间,黄老师神秘兮兮地把零星叫到办公室。桌上放着一个国际快递包裹,寄件人栏赫然写着"MIT Aerospace Laboratory"。

"这是..."

"对方实验室对你的参赛设计很感兴趣,"黄老师难掩兴奋,"特意寄来的微型风洞测试设备!"

三月的国际比赛转眼即至。出发前夜,工作室里挤满了人。陈欣蕊带着全班同学折的千纸鹤,李老师送来学校特批的差旅补贴,黄老师则一遍遍检查着参赛材料。林婉儿站在角落,安静地看着这一切。

"紧张吗?"人群散去后,她轻声问道。

零星摇摇头,又点点头:"有点。"他拿出一个信封,"这个...等我上飞机后再看。"

飞往美国的航班上,零星打开了林婉儿给他的信。信纸上除了鼓励的话,还画着一幅简笔画:两个小人站在纸飞机上,飞向星空。背面写着一行小字:"无论结果如何,你都已经飞得很高了。"

比赛在波士顿的会展中心举行。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选手齐聚一堂,展台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飞行器设计。零星深吸一口气,将自己的作品——"星航一号"轻轻放在了指定位置。

评委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,在零星的展台前停留了很久。他仔细检查了每个细节,最后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问:"这个复合材料配方是谁设计的?"

"是我和...一个朋友的父亲一起改良的。"零星回答。

老教授点点头,在评分表上写了很久。

颁奖典礼上,当主持人宣布金奖得主时,零星听到了自己的名字。站在领奖台上,聚光灯有些刺眼。他简短地感谢了学校、老师和...特别提到了"那位始终相信我的朋友"。

回国那天,接机的人群中,零星一眼就看到了林婉儿。她举着亲手绘制的欢迎牌,上面画着一架夸张的巨大纸飞机。陈欣蕊在旁边拉着横幅,李老师和黄老师站在后排,脸上带着罕见的笑容。

"恭喜!"林婉儿递给他一束向日葵,"我就知道你能行。"

零星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:"给你的。"

盒子里是一枚金奖牌的复制品,背面刻着两行字:

"给让我飞得更高的人

——零星 & 林婉儿"

春风拂过校园,樱花纷纷扬扬地落下。远处,几个低年级的学生正在操场上放飞纸飞机。其中一架乘着风,高高地划过湛蓝的天空,仿佛永远都不会落下。

毕业典礼那天,阳光格外灿烂。零星站在礼堂后台,整理着领结。作为毕业生代表,他要在典礼上发言。演讲稿已经修改了十二遍,最后一段是昨晚和林婉儿一起完成的。

"紧张吗?"陈欣蕊作为学生会主席,正在确认流程。她递给他一瓶水,"喝点水,你嘴唇都干了。"

零星接过水瓶,目光不自觉地扫向观众席。在第三排中间的位置,林婉儿正和父母坐在一起。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,头发比之前长了些,在脑后扎成一个简单的马尾。似乎感受到他的目光,她抬头冲他笑了笑,做了个加油的手势。

校长的介绍词结束后,零星走上讲台。阳光透过礼堂的彩绘玻璃,在他脚边投下斑斓的光影。

"三年前,"他的声音在麦克风里显得格外清晰,"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,整天只知道折纸飞机。"观众席传来善意的笑声,"那时候的我从没想过,有一天能站在这里,更没想过那些纸飞机会带我走这么远。"

他的目光越过人群,落在那个淡蓝色的身影上:"这一路上,有很多人给了我帮助。严格的李老师教会我专注,热情的黄老师为我打开科学的大门,周教授和林教授用专业引领我成长..."

停顿了一下,他继续道:"但最特别的感谢,要送给那个总是坐在我旁边的人。谢谢你在我逃课时帮我打掩护,谢谢你熬夜帮我补习功课,谢谢你相信一个连作业都懒得交的男生能飞得很高。"

观众席上,林婉儿低下头,但零星还是看到了她泛红的耳尖。

典礼结束后,校园里到处都是合影留念的毕业生。林婉儿在樱花树下找到零星时,他正拿着毕业证书发呆。

"演讲很棒。"她站到他身边,花瓣落在她的肩头。

零星转过头:"录取通知书收到了吗?"

"嗯,昨天到的。"林婉儿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,"麻省理工,全额奖学金。"

零星接过信封,手指微微发抖。他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录取通知:"巧了,我也是。"

两封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林婉儿瞪大眼睛,随即明白过来:"所以你拒绝了周教授推荐的国内保送?"

"我想..."零星挠挠头,"国外的航空工程更先进些。"

一阵风吹过,樱花如雪般飘落。林婉儿突然伸手拂去零星肩上的花瓣,这个自然而亲昵的动作让两人都愣了一下。

"那个..."零星耳根发烫,"波士顿的冬天很冷,你...要多带些厚衣服。"

林婉儿笑了,眼睛弯成月牙:"你也是,别老是熬夜。"

远处,陈欣蕊在喊他们去拍毕业照。阳光下,年轻的笑脸被永远定格。在照片的角落里,能看到一架小小的纸飞机,静静地躺在樱花树下——那是零星早上特意放在那里的。

未来的路还很长,大洋彼岸的求学之旅充满未知。但此刻,他们都知道,有些羁绊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。就像纸飞机终会找到归途,他们的故事,也才刚刚开始飞翔。

波士顿的秋天来得猝不及防。零星抱着厚厚的教材走出MIT图书馆时,一片枫叶正好落在他肩头。远处查尔斯河波光粼粼,几艘帆船点缀其间。他看了看手表,加快脚步向航空工程楼走去。

"抱歉,我来晚了。"推开实验室门时,零星气喘吁吁地说道。

林婉儿从一台精密仪器前抬起头,实验服衬得她的脸庞格外清秀。她晃了晃手中的试管:"正好,我刚完成新材料的初步测试。"

这是他们加入怀特教授课题组后的第一个独立项目——开发适用于微型无人机的超轻材料。实验室里只有他们两人,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,给各种仪器镀上一层金边。

"测试结果怎么样?"零星凑过去看数据。

"比预期好8%。"林婉儿指着屏幕上的曲线,"但低温环境下还是会出现脆化现象。"

零星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:"要不要试试我们高中时改良的那个配方?"

"我正想说这个。"林婉儿眼睛一亮,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,"记得吗?这是你参加国际比赛时的配方。"

翻开笔记本,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实验数据,有些页面还贴着便签。零星认出那是林婉儿的笔迹,写着"注意温度控制"、"建议增加测试次数"之类的提醒。

"你居然还留着这个..."他的声音有些发紧。

林婉儿低头整理仪器,发丝垂下来遮住了侧脸:"当然要留着,这可是金奖作品。"

接下来的日子,两人几乎泡在实验室。有时候工作到深夜,零星会叫两份中餐外卖,林婉儿则负责泡咖啡——但她坚持在零星的杯子里多加些牛奶。怀特教授经常站在实验室门口,看着这对默契十足的搭档摇头微笑:"年轻真好。"

十二月初,波士顿下了第一场雪。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那天,零星兴奋地拉着林婉儿跑到校园中央的草坪上。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,落在他们的头发和肩膀上。

"我们成功了!"零星仰头对着飘雪的天空喊道,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风中。

林婉儿笑着看他,鼻尖冻得通红:"这只是第一步,后续测试还多着呢。"

"我知道。"零星转向她,突然认真起来,"但有你在,我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。"

雪花落在林婉儿的睫毛上,很快融化成细小的水珠。两人沉默地对视了一会儿,零星鼓起勇气伸出手,轻轻拂去她肩上的积雪。

"冷吗?"他问。

林婉儿摇摇头,却打了个小小的喷嚏。零星忍不住笑出声,脱下自己的围巾给她围上。围巾上还带着体温和淡淡的洗衣液香气。

"走吧,"他指了指远处亮着灯的咖啡馆,"我请你喝热巧克力。"

雪地上留下两串并排的脚印,一直延伸到温暖的灯光里。在他们身后,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,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刚刚完成的数据报告。而在报告最下方的备注栏里,写着这样一行小字:"特别感谢新英格兰材料研究所林教授的技术支持。"

原来有些缘分,从高中教室最后一排开始,穿过大洋,在异国的风雪中依然延续。就像纸飞机划过天际留下的那道无形轨迹,看似消失,实则永远存在。

春假前夕,实验室收到一封来自瑞士国际航空研究中心的邀请函。怀特教授将零星和林婉儿叫到办公室,桌上摊开的文件上印着醒目的LOGO。

"下个月有个全球青年科学家论坛,"教授推了推眼镜,"我推荐了你们俩参加。"

走出办公室,零星还在消化这个消息。林婉儿已经掏出手机查航班信息:"从日内瓦机场到研究中心要坐一小时火车..."

"等等,"零星按住她的手机,"你确定要去?那不是正好撞上你妈妈的生日?"

林婉儿的手指停在屏幕上。她抬头看向走廊窗外,早春的阳光给校园披上一层淡金色。"妈妈会理解的,"她轻声说,"这是很重要的机会。"

会议前最后一周,他们几乎住在了实验室。新材料的低温测试遇到了瓶颈,数据总是出现异常波动。凌晨三点,零星盯着电脑屏幕上杂乱无章的曲线图,眼睛酸涩得几乎睁不开。

"休息会儿吧。"林婉儿递给他一杯热牛奶,"我有个想法..."

她调出一组参数,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。零星凑过去看,下巴几乎搁在她肩上。屏幕上逐渐成型的模拟图形让两人同时屏住了呼吸。

"就是这个!"零星猛地站起来,差点碰翻牛奶,"我们之前忽略了温度变化速率的影响!"

清晨六点,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实验室,他们终于得到了完美的测试结果。林婉儿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,零星则直接瘫坐在地上。

"我们做到了。"他仰头看着林婉儿疲惫却明亮的眼睛。

飞往瑞士的航班上,零星翻看着会议手册,突然在某页停住。"林教授也会来,"他转向靠窗而坐的林婉儿,"他是特邀嘉宾。"

林婉儿正望着舷窗外的云海,闻言转过头:"爸爸没告诉我这事。"她的表情有些复杂,"自从我选择航空工程而不是材料科学,我们之间就..."

零星轻轻握住她的手。这是他们相识以来最亲密的动作,自然得仿佛已经重复过千百次。

日内瓦的春天比波士顿来得早。会议中心坐落在莱芒湖畔,四周是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。报告当天,零星站在演讲台上,目光扫过座无虚席的会场。在第三排,他看到了林教授严肃的面孔,旁边是正在调试投影仪的林婉儿。

"这项突破性技术,"零星的声音在安静的会场里格外清晰,"要归功于我的搭档林婉儿博士的独到见解。"

报告结束后,与会者将两人团团围住。林教授站在人群外围,等最后一个提问者离开才走上前。

"数据分析很扎实,"他面无表情地说,但眼中闪烁着骄傲,"不过热传导系数还可以更精确些。"

"爸爸..."林婉儿欲言又止。

林教授突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:"这是我这些年关于复合材料的所有研究笔记,也许对你们有帮助。"

湖边餐厅的晚餐持续到很晚。零星识趣地提前告辞,留下父女二人独处。他沿着湖畔散步,夜风带着初春的凉意。手机震动起来,是林婉儿发来的消息:"爸爸问你要不要暑假去他研究所实习。"

零星笑着抬头,看见满天繁星倒映在湖面上,如同无数架纸飞机划过夜空。他想起高中教室里那个低头帮他作弊的女孩,想起实验室里并肩工作的日日夜夜,想起雪地里那条温暖的围巾。

有些旅程看似偶然,实则早已注定。就像纸飞机飞出的弧线,在出手的瞬间就已经决定了落点。而他和林婉儿的故事,从最初那张被折起的白纸开始,每一道折痕都是命运的印记。

暑假开始前,零星收到了林教授研究所的正式邀请函。与此同时,怀特教授也递给他一份NASA实习机会的申请表。"别急着决定,"教授意味深长地说,"有时候最重要的选择,不一定是看起来最光鲜的那个。"

六月的波士顿已经热了起来。毕业季的校园里到处是拍照留念的学生。零星坐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,手里拿着两份文件,一时难以抉择。远处,林婉儿正和几个同学合影,阳光透过她学士帽的流苏,在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。

"在想什么?"拍完照的林婉儿走过来,在他身边坐下。

零星把两份文件递给她看:"如果是你,会选哪个?"

林婉儿仔细读完,抬头时眼睛亮亮的:"NASA是每个航空工程师的梦想,不是吗?"

"是啊..."零星望向远处,"但林教授的研究所正在开发的新型材料,可能会彻底改变小型飞行器的设计理念。"

林婉儿轻轻"嗯"了一声,手指无意识地卷着学士帽的流苏。两人沉默了一会儿,她突然说:"我接受了日内瓦的职位。"

零星猛地转头看她:"什么时候的事?"

"昨天收到的确认函。"林婉儿的声音很轻,"他们需要懂中文的材料专家,参与一个中美合作项目。"

夏风吹过校园,带来远处毕业生的欢笑声。零星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件,突然笑了:"看来我得去跟怀特教授道歉了。"

"什么?"

他举起NASA的申请表:"这个只能婉拒了。"又从包里拿出另一封信,"其实上周我就回复了林教授,只是还没告诉你。"

林婉儿接过信,发现是零星接受实习的确认函。她的眼睛渐渐湿润:"你早就决定了?"

"从瑞士回来就决定了。"零星挠挠头,"虽然NASA很诱人,但我想..."他顿了顿,"有些研究值得一起完成。"

林婉儿突然站起身,学士帽掉在台阶上也没去捡。她深吸一口气:"我也有件事没告诉你。"她的声音有些发抖,"日内瓦的合同只有六个月,之后..."

"之后?"

"之后我想回国。"林婉儿终于说出口,"国内新成立的航空航天研究中心给我发了邀请,周教授说那里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国际合作的年轻力量。"

零星愣了几秒,随即笑出声:"真巧,周教授也联系了我。"他站起身,与林婉儿面对面,"所以半年后..."

"半年后我们一起回国。"林婉儿接上他的话,眼角还闪着泪光,却已经笑了起来。

毕业典礼后的派对上,陈欣蕊通过视频电话送来祝福。当她听说两人的计划时,在屏幕那头夸张地叹气:"我就知道会这样!高中时你们俩就总是..."话没说完,信号突然中断,最后定格在她翻白眼的画面。

夜深了,零星和林婉儿并肩走在回公寓的路上。经过一座小桥时,林婉儿突然从包里拿出什么东西——是一架纸飞机,用毕业论文的草稿纸折成的。

"还记得这个吗?"她轻轻一掷,纸飞机乘着夜风,在月光下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最后落在河面上,随波轻轻晃动。

零星看着渐渐远去的纸飞机,突然明白了一些事。有些梦想看似越飞越远,实则是在引领你去往该去的地方。就像这架纸飞机,它的终点不是坠落,而是开启另一段旅程。

"回国后,"他握住林婉儿的手,"我们一起设计一架真正的飞机吧。"

河面上的纸飞机已经看不见了,但月光依旧明亮。在这个普通的夏夜,两个年轻人做出了将会影响一生的决定。而这个决定,早在多年前的教室里,在那个折纸飞机的男孩和帮他打掩护的女孩相遇时,就已经埋下了种子。

日内瓦的秋天来得悄无声息。零星站在研究所顶楼的实验室里,透过落地窗能看到远处的勃朗峰。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写满了方程式,旁边放着半杯已经凉掉的咖啡。手机屏幕亮起,是林婉儿发来的消息:"会议延长了,可能要晚一小时回来。"

这半年来,他们租住在老城区一间小公寓里。林婉儿负责材料实验室的中欧合作项目,零星则在飞行器设计组实习。每天下班后,两人会沿着罗纳河散步,讨论各自的研究进展。有时候林教授会打来视频电话,表面上是关心项目进度,实则总在最后不经意地问一句"你们吃饭了没有"。

十二月的第一个周末,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城市。零星早早来到实验室,调试着新到的风洞设备。门被推开时,他头也不抬地说:"数据我放在左边抽屉了。"

"什么数据?"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。

零星猛地转身,看到周教授站在门口,胡子上还沾着雪花。"教...教授?您怎么来了?"

周教授抖了抖大衣上的雪:"来参加国际航空安全峰会,顺道看看我的得意门生。"他的目光扫过实验室,"林丫头呢?"

"去苏黎世参加研讨会了。"零星赶紧搬来椅子,"您坐。要喝点什么吗?"

周教授摆摆手,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:"国内新成立的研究中心批下来了,这是初步规划。"他翻开文件,指着其中一页,"这是给你们留的实验室。"

零星看着图纸上"先进飞行器设计实验室"的标牌,喉结动了动:"我们真的可以吗?"

"废话。"周教授瞪了他一眼,"我亲自挑的人,还能有错?"他顿了顿,语气柔和下来,"林教授下半年也会调过去,负责材料研发部门。"

傍晚时分,零星在机场接到林婉儿时,雪已经停了。夕阳透过云层,给整个航站楼镀上金色。他迫不及待地把周教授来访的事告诉她。

"爸爸也要回去?"林婉儿惊讶地睁大眼睛,"他从来没提过。"

"可能是想给我们惊喜吧。"零星帮她拎过行李,"周教授说实验室明年三月就能投入使用。"

回城的电车上,两人并排坐着,窗外的雪景飞速后退。林婉儿突然说:"其实我收到了MIT的博士录取通知。"

零星转过头:"什么时候的事?"

"上周。"林婉儿望着窗外,"但我已经婉拒了。"

电车驶过一座铁桥,发出轰隆的响声。零星在噪音中提高声音:"为什么?那是你的梦想。"

林婉儿转回头,眼睛在夕阳下呈现出琥珀色:"梦想会变的。"她轻声说,"就像纸飞机,飞着飞着就找到了新的方向。"

新年前夜,他们站在日内瓦湖畔,看着夜空中的烟花。林婉儿裹着厚厚的围巾——还是当年零星在波士顿给她的那条。当新年钟声响起时,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东方。

"再过两个月就回国了。"零星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消散。

林婉儿点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,三两下折成一架小飞机。她轻轻一掷,飞机乘着新年的风,飞向湖面,最终落在不远处的水面上,随着波浪轻轻起伏。

"你知道吗,"她望着远去的纸飞机,"小时候爸爸告诉我,纸飞机最神奇的不是它能飞多远,而是每次飞行都是独一无二的。"

零星看着她的侧脸,突然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。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架纸飞机,从高中教室开始,飞越重洋,最终又将回到起点。但每一次飞行,都留下了不同的轨迹。

烟花在头顶绽放,照亮了湖面上无数细小的涟漪。在这些转瞬即逝的光影中,零星仿佛看到了未来:崭新的实验室,等待攻克的技术难题,以及...身边这个始终如一的伙伴。

回国的行李里,有一本厚厚的相册。第一页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:高中教室里,一个男孩正在折纸飞机,旁边的女孩偷偷瞄着他,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。照片下方写着一行字:

"致我们飞过的每一片天空。"

戳我看全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