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7-07 10:23:36
1 卖身契与糖衣炮弹
林默的拇指在保证书“待业”栏按下红印时。
那感觉,像在签卖身契,还是给一个叫“社会大学”的神秘组织。
讲台上,辅导员正跟投影仪较劲,那玩意儿像喝醉了酒。
把“毕业生就业率98.7%”几个大红字晃得如同蹦迪现场。
前排一女生突然“哇”一声哭出来,声波攻击力惊人。
窗外梧桐树上的麻雀吓得集体表演空中托马斯全旋。
林默低头研究地砖裂缝,数到第37个烟头时。
旁边一张皱巴巴的纸引起他注意——“急聘新媒体运营,年龄不限”。
嚯,这年头,连烟头都开始搞副业介绍工作了?
正琢磨着,亲妈闪现,塞来一个饭盒,塑料袋里飘着糖醋排骨的香(救命的信号!)。
以及三张……工厂应聘登记表。得,排骨是糖衣,炮弹是“进厂”。
八月的人才市场,活脱脱一个巨型桑拿房,还是人肉馅儿的。
林默攥着第17份简历排队,感觉自己是流水线上等待质检的罐头。
前面两个女生正讨论“应届生缓冲期”,听起来像某种游戏里的无敌状态。
突然,一个穿职业套装、气场两米八的女人猛地转身,眼神锐利得像HR界的X光机。
“小朋友,知道现在简历怎么筛吗?200份?先删95后(嫌嫩),再删非211(嫌菜),最后才看实习经历(哦,原来还得有点东西)。”
林默听得膝盖一软。
终于轮到他,把简历虔诚地递给某电子厂HR。
对方眼皮都没抬,鼻孔里哼出金句。
“统计员?要已婚已育的。你?看着就像能随时‘爷不伺候了’跑路的。”
2 铁饭碗的黄昏
林默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快磨破的帆布鞋,嗯,确实挺像随时准备起跑的。
重阳节,家里厨房传出“咚咚咚”的剁馅声,密集得堪比母亲大人内心的焦虑鼓点。
林默盯着冰箱上自己十二岁画的航天飞机贴纸。
那是老妈唯一批准保留的“不务正业”文化遗产。
其他“艺术创作”早被归类为“影响学习”的罪证。
老妈一边挥刀霍霍向猪肉,一边宣布。
“今天张姨介绍了个质检员的活!”
林默喉咙发紧,声音抖得像帕金森。
“呃…至少…不用动脑筋?”
饺子汤的热气糊了他一脸。
他看见老妈解围裙的手顿了一下,那围裙带子上印着二十年前的工厂Logo。
金光闪闪的“铁饭碗”勋章,如今看来,像一张泛黄的“长期饭票兑换券”,可惜有点过期。
去老妈厂里溜达,撞见教过他修自行车的王师傅。
老师傅正蹲在崭新的机械臂旁边,对着解除劳动合同书抹眼泪,场面一度十分心酸。
车间主任春风满面地拍着那台冰冷的铁疙瘩。
“小默啊,瞧瞧!这机器多好,比人听话,还不闹情绪、不要求涨工资!”
林默脑子里“叮”一声,想起毕业典礼上辅导员唾沫横飞的样子。
好家伙!
原来他们这些活蹦乱跳的毕业生,早被塞进一个叫“社会KPI”的精算模型里了。
像小钢珠一样在“就业率”、“失业率”、“待业率”这几个坑之间来回蹦跶,只为凑个漂亮数字。
3 老黄历与高科技
在社区服务中心整理陈年旧纸堆(味道堪比老学究的书房)。
林默翻出一张1998年的老黄历——他爹的人事调动表。
“停薪留职”四个大字被红笔圈得像个重点标记,旁边还附赠一张皱成咸菜干的准考证。
王主任端着个搪瓷杯飘过,杯底的茶垢厚得能当文物。
“听说啊,你爹当年揣着你妈攒了三年买‘全自动梦想’(洗衣机)的钱,连夜就‘进京赶考’去了!”
月光下,林默走出社区大门,看见考点外拖着行李箱、眼神既像流浪狗又像追梦人的应届生们。
历史?真是个爱抄作业的家伙!
老妈工厂引进AI财务系统那天,林默在社区值班室接到电话。
那头传来老妈带着哭腔的“高科技求救”。
“儿啊!电脑黑了!我的账本啊!”
林默揣着U盘(现代社会的救命稻草)火速赶到。
看见老妈对着黑屏的电脑屏幕发呆,宛如面对一扇通往未知深渊的黑洞大门。
隔壁工位张姨突然“啪”地扯下工牌,动作潇洒得像撕掉一张过期彩票。
“听说了没?要裁45岁以上的‘老古董’了!”
林默化身IT侠,帮老妈重装系统,无意中瞥见她浏览器收藏夹。
好家伙!
“从保洁女王到养老院扛把子:应聘宝典”
“如何成为金牌月嫂:速成指南”
“开网店?你也可以!”
……整整二十份!
每份文件名后缀都闪烁着母爱的光辉。
“儿子可能喜欢”。
4 社区号启航
林默嘴角抽搐,心想:妈,您这职业规划跨度,比我的人生还跳跃啊!
社区大学开短视频课,林老师(新鲜出炉的)在讲台上唾沫横飞。
一抬眼,教室后排惊现熟悉身影!
亲妈正高举手机,镜头虔诚地对准投影幕布上
“第一步,打开剪映…”的字样,那认真劲儿堪比追星少女拍偶像。
林默正演示如何让视频“酷炫转场”。
前排一大爷突然举手,嗓门洪亮。
“老师!能先教教咋做招工视频不?我儿子在送外卖,想换个‘坐办公室’的活!”
得,实用主义才是第一生产力!
下课铃响,老妈塞来保温杯,里面胖大海泡得像个水怪。
林默看着她发梢还挂着的工牌,突然乐了。
那些曾经让他觉得沉重到窒息的工厂记忆、铁饭碗焦虑。
怎么摇身一变,成了两代人之间心照不宣的“接头暗号”和“共享表情包”了?
社区工作者转正仪式那天,林默摸着胸前崭新的工牌(终于不是临时工了!)。
在走廊遇见个拖着巨大行李箱的应届生兄弟。
眼神迷茫得像刚在人生迷宫里丢了地图。
与此同时,家庭群里“叮咚”一声,老妈发来战报。
她穿着工装,站在一个简易直播间里。
身后横幅嚣张地写着
“45岁新女性·乘风破浪直播间”!
窗外,梧桐树叶开始表演自由落体。
林默看着冰箱上那架褪色的纸航天飞机,噗嗤笑了。
嗨,人生嘛,哪用非得一飞冲天当太空人呢?
找到自己那条接地气、带点烟火味儿、最好还能帮别人也找着路的轨道,稳稳当当地跑,不也挺酷?
说不定,还能顺路尝点糖醋排骨的香味儿呢。
5 稳定的重量
仪式结束,林默的蓝色工牌换成了印着照片的正式证件压在胸前。
似乎比以往的实习牌更重了几分。
他走出社区服务中心,深秋的风卷起落叶,擦过脚边。
手机又震动了一下,是母亲在家庭群里新发的消息——一张截图,直播间在线人数跳到了“47”。
林默能想象出母亲在工厂那间临时腾出来的小办公室里的样子。
笨拙又认真地对着镜头,讲述着操作机器的经验。
或者分享她刚刚学会的“如何给视频加字幕”。
他沿着熟悉的街道往家走,路过那棵巨大的梧桐树。
落叶铺了一地,踩上去沙沙作响。
树下,他意外地又看到了那个拖着行李箱的应届生正蹲着。
对着手机屏幕皱眉,手指飞快地点着。
“需要帮忙吗?”
林默停下脚步。
年轻人抬起头,眼神里带着一丝茫然和疲惫,正是他在走廊遇到的那个。
“地图导航好像出问题了,这地方有点偏,网不太好。”
林默凑过去看了看,是去附近一个物流园区的路线。
“去面试?”
“嗯,一个管培生岗位。”
年轻人苦笑了一下,推了推眼镜。
“跑了快两个月了,这是今天的第三家。”
林默点点头,那种熟悉的、像被无形潮水裹挟的滞涩感再次涌上心头。
他想起自己攥着简历在人才市场蒸笼里排队的日子。
想起辅导员投影仪上晃动的98.7%,想起母亲塞过来的三份工厂登记表。
他熟练地帮对方重新定位了路线,指引了更近的公交站。
“谢了大哥,”
年轻人站起身,拉直了有些皱的西装外套,犹豫了一下,还是问道,
“你…是社区的?我看你工牌。”
“嗯,刚转正。”
“挺好的,”
年轻人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羡慕,
“至少…稳定。”
他拖起行李箱,轮子碾过落叶,发出单调的滚动声,背影很快消失在街角。
6 父爱的土味视频
那“稳定”两个字,像小石子投入林默刚平复不久的心湖,又漾开一圈涟漪。
稳定,是母亲曾用二十年青春换来的“铁饭碗”破碎后的余音。
也是此刻他胸前工牌带来的微薄暖意,却绝非终点。
回到家,冰箱上那架褪色的航天飞机贴纸依旧静静悬停。
林默打开家庭群,母亲没再发消息,直播间截图下,只有父亲发了个点赞的大拇指表情。
他走进自己的小房间,打开电脑。
社区大学短视频课程的微信群很热闹,白天那位前排大爷@了他。
“小林老师,我按你教的,给我儿子做的招工视频弄好了!你看看行不行?他送外卖,想找个稳定点的活。”
下面跟着一个视频链接......
林默好奇地点开。
嚯!
这视频,充满了粗犷的原始美感!
镜头晃得让人怀疑大爷是不是边拍边蹦迪,主角是他儿子的背影。
穿着明黄的外卖服,跨上那辆饱经风霜的电瓶车,迎着清晨稀薄的阳光,背影萧索又带着点悲壮。
背景音乐响起,是《爱拼才会赢》的变调版,鼓点敲得人心慌。
字幕倒是异常清晰、朴实无华:“本人男,25岁,身体倍儿棒,吃嘛嘛香!能扛饿(外卖经验丰富),能认路(活体GPS),能吃苦(风里来雨里去),求一长期稳定工作!老板,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!”
视频最后几秒,大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猛地怼到镜头前,紧张得眼皮直跳。
但眼神无比坚定,对着全世界(主要是他幻想中的未来老板)吼了一嗓子。
“我儿子!是个好小伙!真的!!!”
“噗嗤!”
林默没忍住,笑出了声,但紧接着,一股滚烫的暖流不讲道理地直冲心窝子,撞得他鼻子有点发酸。
这粗糙的视频里,是沉甸甸的父爱,是底层劳动者最朴实的呐喊,是“稳定”这个词在现实里最接地气的模样。
7 就业版山海经
他深吸一口气,手指翻飞,认真回复。
“李大爷!太棒了!
情感真挚,诉求明确,您老绝对有当导演的潜质!
稍微提点小建议哈,背景音乐可以选个舒缓点的,更能突出您儿子的踏实劲儿,镜头稍微稳那么一丢丢就更完美了!
加油!您儿子这么优秀,肯定能找到好工作!”
回复完,目光不经意扫过桌角。
嘿,那儿躺着老妈还回来的那个古董级U盘,像个饱经沧桑的黑色小砖头。
鬼使神差地,林默把它插进了电脑。
再次点开那个名为“儿子可能喜欢”的神奇文件夹。
二十份文档,从《金牌保洁速成手册》到《养老院话术大全》,
再到《开网店:从入门到放弃(划掉)精通》,
整整齐齐,文件名后缀都闪烁着母爱的圣光——“儿子可能喜欢”。
林默嘴角抽了抽,眼前浮现老妈戴着老花镜。
在昏暗的灯光下,对着电脑屏幕,在各种招聘网站和论坛里奋力挖掘、分类存档的样子。
这哪是文件夹,这是老妈用焦虑和期盼编织的“就业版《山海经》”啊!
他靠在椅背上,长长地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。
仿佛要把房间里陈年的泡面味和窗外梧桐叶的土腥味儿都吸进肺里,再转换成某种能量。
电脑屏幕幽幽的光映着他的脸。
他不再是那个在毕业保证书上按红指印、只能蹲在地上数烟头排解郁闷的待业青年了。
那个数到第37个烟头时发现的“急聘新媒体运营”广告。
像一个遥远的、带着点黑色幽默的预言。
手指悬在键盘上空,像即将发动总攻的将军。
8 拒绝内卷指南
片刻停顿后,他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(和一点点“老子终于要干票大的”的中二感),重重敲下了标题:
《社区青年就业服务指南(初稿)——从“待业”到“启航”:拒绝内卷,拥抱地气!》
第一部分:精准定位——别当海王,当塘主!
林默敲下小标题,灵感如尿崩。
他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画面:
王师傅蹲在锃亮的机械臂旁抹眼泪的画面:
老师傅的手艺、经验,那些在机器替代潮里被视作“老古董”的宝贵财富,难道就一文不值了?
社区里多少大爷大妈、下岗工人,肚子里都装着几十年的“独家秘籍”?
他们就是活化石级的“社区顾问”啊!
林默噼里啪啦打字。
“技能挖掘术: 别光盯着‘你会啥高大上?’ 想想‘你擅长啥接地气?’!
会修水管通马桶?你就是社区‘水力工程师’!
会腌一手好咸菜?社区食堂‘首席风味官’非你莫属!
像我妈那种,在厂里摸爬滚打几十年。
闭着眼都能听出机器哪根筋不对的,那就是我们社区的‘工业遗产活字典’!
别让宝藏蒙尘!”
他想起老妈现在对着镜头磕磕绊绊直播的样子,虽然笨拙。
但那勇敢尝试的身影,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技能——抗造!
适应力MAX!
母亲对着黑屏电脑发呆的无助:。
技术门槛,像一道无形的墙。
林默写下:“社区需求侧写:
别光想着冲进大厂当螺丝钉(还是可能随时被AI拧掉的那种),看看你脚下的社区需要啥!
社区电脑三天两头闹脾气?
‘民间IT侠’缺口巨大!
社区公众号内容干巴得像压缩饼干?
‘野生小编’(会剪映就行!)急需上岗!
社区老人需要陪伴聊天?
‘陪聊师’(带证上岗那种)市场广阔!
把个人技能和社区需求焊死在一起,你就是刚需!”
9 技能包大升级
第二部分:技能提升——装备不更新,出门就被削!
林默敲下第二部分标题,感觉自己像个游戏策划在更新新手教程。
社区大学那点课?杯水车薪!
大爷那土味招工视频的启发。
实用!实用才是王道!
林默激情码字:“生存技能包大升级:
社区大学别光教人拍花花草草!
开课!开硬核课!
《零基础制作吸睛(土味)招工视频:让你的娃/你自己C位出道!》 —— 李大爷的成功案例就是活广告!
《办公软件从入门到精通(能应付居委会大妈查表就行)》
《AI来了别慌:认识你未来的老板(or 对手)—— 扫盲版》
这些不是兴趣班,是新时代的‘打狗棒法’,是活下去的绳索!”
他仿佛看到一群大爷大妈举着手机,围着老师傅问。
“老师,这个‘关键帧’能让我儿子简历发光不?”
母亲收藏夹里那二十份“儿子可能喜欢”。
信息爆炸,精准投喂才是王道!
林默构思:“个性化技能树养成:
社区服务中心得有个‘技能雷达站’!
问卷调查搞起来,大数据(手工版)分析整起来!
张三想学电工?安排!
李四对养老护理感兴趣?资源对接!
王二麻子想开网店?小班辅导!
别让人在信息的海洋里裸泳,给件救生衣,指个方向!”
10 信息平权之战
第三部分:信息桥梁——打破“张姨垄断”,拥抱“信息平权”!
这部分,林默写得咬牙切齿。
他受够了那种靠“张姨介绍了个质检员活”的原始信息传递方式!
HR那句冰冷的“先删95后,再删非211”: 规则是冰冷的,但信息可以是温暖的!
林默敲得键盘冒火星:
“信息大集市开张啦!
社区服务中心,变身区域用工信息‘中央车站’!
工厂招工?贴!
企业急聘?贴!
奶茶店找小妹?贴!
快递站缺分拣?更要贴!
零工经济、灵活就业?我们照单全收!
别让那些藏在犄角旮旯的好机会,只活在‘张姨李婶’的嘴里!
我们要打造阳光下的‘就业信息CBD’!”
他想象着在服务中心大厅弄个巨大的电子屏(或者先搞个信息墙也行)。
上面实时滚动着各种靠谱不靠谱的招工信息,旁边配上他的“HR黑话翻译指南”和“避坑小贴士”。
比如:“要求‘抗压能力强’?
翻译:准备加班加到灵魂出窍吧!”
“要求‘有主人翁意识’?
翻译:钱少事多,你得当自己是老板他爹!”
电子厂HR那句“你看着像能随时跑路的”:
偏见!
刻板印象!
林默要反击:
“破除年龄/学历/性别魔咒!
我们搞‘社区人才举荐计划’!
社区盖章认证的‘好小伙’(参考李大爷视频标准)‘好姑娘’,优先推荐!
让那些只看标签的HR见识见识什么叫‘社区认证·靠谱担当’!
我们还要办‘奇葩技能展示日’。
让会修古董收音机的大爷、能把泡面煮出米其林感觉的大妈都出来亮亮相,拓宽就业想象力!”
11 地球轨道启程
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时,窗外早已是夜色浓稠,万家灯火(或加班灯光)闪烁。
林默伸了个懒腰,骨头发出“噼啪”的抗议声。
他点了保存,文档名《社区青年就业服务指南(初稿)——从“待业”到“启航”:拒绝内卷,拥抱地气!》在屏幕上闪着微光。
他抬起头,目光再次落向冰箱门上那架小小的、褪色的纸航天飞机。
它依然安静地悬停在那里,纸边卷翘,颜色暗淡,像个被遗忘的旧梦。
但这一次,林默看着它,心里没有失落,反而涌起一股踏实的暖流。
他清晰地感觉到,那架童年梦想的航天飞机,它指向的轨道,根本不在什么虚无缥缈的星辰大海。
它深深地、牢牢地扎根在脚下这片土地上。
这片弥漫着社区档案室陈年油墨味、工厂机油味、糖醋排骨香、梧桐落叶泥土味的土地上。
这条轨道,是用无数普通人在时代齿轮下奋力划出的、带着汗味和烟火气的航迹铺就的。
它连接着:
母亲直播间里,那47个(希望明天能到48)在线观众和她努力聚焦在手机屏幕上的、略显浑浊却闪着光的眼睛;
李大爷手机镜头里,儿子穿着外卖服、迎着晨光出发的那个粗糙却无比真实的逆光背影;
社区档案室深处,那张泛黄的、带着红笔圈注“停薪留职”和父亲准考证的纸页,诉说着另一代人相似的挣扎与逃离;
明天,社区服务中心大门打开时,必将涌入的那些带着同样迷茫、焦虑、又暗藏一丝期待的眼神。
他们可能是新的“林默”,也可能是新的“行李箱应届生”,甚至是新的“李大爷”……
轨道就在脚下,清晰可见,坑坑洼洼,却真实无比。
它通往的不是遥不可及的宇宙,而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身。
在这条轨道上奔跑,需要的不是火箭推进器。
而是一双耐磨的鞋,一颗抗造的心,一份能帮别人也找到路的善意。
还有…偶尔能回家吃上一口老妈牌糖醋排骨的念想。
林默站起身,走到冰箱前,伸出手指,轻轻碰了碰那纸飞机冰凉的尖角。
指尖传来粗糙的纸感,像一个无声的击掌,一次跨越时空的接力。
“行嘞,”
他对着纸飞机,也对着窗外的夜色,像是自言自语,又像是宣告,
“咱这社区号‘就业摆渡船’,明天正式试航!”
窗外的梧桐树影在夜风中沙沙作响,更多的落叶飘然而下。
覆盖在昨日之上,默默滋养着即将破土的新芽。
12 烟火气的生存之网
属于林默和他的“地气轨道”的故事,才刚刚启程。
而这条轨道,注定不会孤单。
它将与无数相似的轨迹交织、并行,共同织就一张属于普通人的、坚韧而充满烟火气的生存之网。